一级分类:
抗肿瘤药物
二级分类:
其他抗肿瘤药物
药物剂型:
粉针剂:每支3mg(相当于1g白细胞所含的
核糖核酸)。
药理作用:
本品是动物经抗原免疫后或免疫活性细胞在体外经抗原致敏后,从免疫活性细胞中提取的
核糖核酸。由于来源不一,致敏抗原不同,本品可分为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和非特异性
核糖核酸两类,后者仅有非特异性的免疫增强作用。其作用功理主要是传递对某抗原的特异性免疫活力,传递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,使未致敏的淋巴细胞转变为免疫活性细胞。本品具有一定的特异性,且不受动物种属的影响,不存在输注免疫活性细胞的配型及排异问题。但i
RNA可被
RNA酶破坏,目前i
RNA所产生的免疫力尚不够强,特异性也是相对的,所以还需进一步研究。
适应证:
参照转移因子临床适应证,目前主要用于恶性肿瘤中的肾细胞癌、肺癌、食管癌、胃癌、肠癌、直肠癌等。还用于神经细胞瘤和
骨肉瘤等的辅助治疗;也曾试用于慢性
乙型病毒性肝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,能使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部分患者恢复正常。
注意事项:
本品须在0℃以下保存。由于目前产品含量很不统一,但至少含有1×109免疫活性细胞提取物,给药时应注意蛋白过敏反应。
不良反应:
有的产品含有微量蛋白,可引起过敏反应。
用法用量:
1.治肿瘤:用法尚不统一,一般多采用皮下注射或静脉滴注。剂量仍在探索中。皮下注射:多注射于引流淋巴区的皮下,如腋下或腹股沟,可每周注射3~5次,连续2~3月。静脉滴注:溶于5%
葡萄糖液中滴注。2.治慢性肝炎:每周注射1次,每次1支(正常人周围血白细胞i
RNA,每支含量3mg;正常人脾血白细胞i
RNA,每支含量2mg),疗程一般为4~6个月。6个月以上者改为2周注射1次,最长者注射到1年。
专家点评:
目前免疫核糖核酸受到临床广泛重视和应用,是采用人肿瘤组织免疫的或其它动物的脾脏、淋巴结提取,亦可从正常人周围血白细胞和脾血白细胞中提取,其分子量为13500。免疫核糖核酸能使未致敏的淋巴细胞转变为免疫活性细胞。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特异性,且不受动物种属的影响,又不存在输注免疫活性细胞的配型及排斥问题,这是其受到临床重视的重要因素。但免疫核糖核酸可被
RNA酶破坏,就目前所产生的免疫力尚不够强,特异性也是相对的,所以须医药科技界进一步研究、探讨。